我國對外貿易依賴度從2000年的77.5%降到2002年的67.1%。而后不斷增加,2007年增至85.9%,2008年飆升到110.7%。這說明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后韓國經濟對出口依賴度進一步提高。
此后,2009年這一數值跌至100%,2010年重新回升到100%以上,一直到去年連續三年徘徊在高位水平。因此,我國在世界貿易規模的排名從2002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8位。
但是進出口占GNI比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內需不振的影響。在國民收入尚未穩定的情況下接連出現了外匯危機、信用卡風波、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也陷入低迷局面,可刺激國內經濟的因素并不多。若全球經濟繼續下滑,韓國經濟首當其沖,日元走軟也在不斷向韓國出口施加壓力。
韓國經濟前景并不明朗。分析普遍認為,直到第二季度同比經濟增幅將在1%-2%之間。去年第二、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2.4%、1.6%、1.5%。政府日前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至2.3%,這被解釋為上半年經濟會維持低增長基調,下半年受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經濟增速將有所提高。
之前,發生石油危機的1980年第一、二、四季度經濟增速跌至1%以下,而在發生外匯危機的1998年第一至四季度都出現負增長,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雖然政府要放寬相關限制,并提供稅收、金融支持,使房地產市場盡早復蘇,但其是否會產生預期效果有待觀察。IM投資證券的相關負責人說,預計經濟增速到第三季度才能超過1%,今后經濟增速難以得到大幅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