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通用(GM)最近公布了一份特殊的監查報告書。該公司去年創造了史上最高的銷售額(15萬9496億韓元),然而營業狀況卻呈現了赤字(-3402億韓元)。原因是為了應對在工會提起的有關工資訴訟中出現公司敗訴的情況,需要準備3700億韓元左右的應急基金。假如沒有該筆應急資金,韓國通用的業績原本可以呈現盈利。所以目前正在全球運營165個工廠的通用公司總部沒有理由在韓國市場投入更多的生產活動,相應地增加就業崗位也就變得困難。在今年2月訪韓的通用全權負責海外事業社長Tim Lee就表示稱“韓國的危險原因是韓元的強勢、強硬的工會以及《勞動法》”。
日元走低(韓元強勢)從外部來說正在縮小韓國的經濟環境,而高費用勞動結構正在惡化韓國經濟氣候。韓國即便是在景氣不好的2011年、2012年也創造了超過40萬個的就業崗位。但是據政府預計,今年即使實行追加預算也僅能提供29萬個就業崗位,因為創造就業崗位的主體——企業對創造就業崗位力不從心或者是猶豫不決。而其首要原因則是日元走低而導致的韓國出口競爭力惡化和全球經濟放緩導致企業實際效益不高從而讓追加雇傭變得無能為力。4月21日,據韓國經營者總協會(以下簡稱經總)的統計,2011年還達到平均12.2%的國內企業銷售額增加率在去年第2季度之后大幅跌落至5%~6%。
政府對策也比較遲緩。隨著“房產富人”政策這一爭議導致房地產對策的出臺被推遲,建筑業在2008年之后消失了51萬個就業崗位。而政府對企業的限制在此期間卻進一步加強。政府對企業的限制措施在2008年為5186件,而這一數值在去年卻猛增至1萬3914件。
而不斷升高的工資也成為企業的負擔。根據經總的分析,1993年~1997年期間工資上漲10%,雇傭需求僅會減少0.58~0.65%。也就是說企業當時還能夠承受得起工資上漲。但是2008~2011年工資上漲10%,就業崗位就會減少2.4~2.7%。這相當于回避創造就業崗位增加了4倍。相反,勞動生產性仍然較低。韓國勞動生產性僅達到美國的一半(49%)。某大企業人事負責人表示稱“有些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最初年薪就超過5000萬韓元,在這樣高工資結構當中很難輕易地進行追加雇傭”。而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最近不斷出現對現代汽車、三星重工業等提起的有關標準工資的訴訟。據經總分析,如果把定期獎金包括在標準工資內的大法院的判例適用于所有訴訟,就業崗位一次就或將減少37萬2000~41萬8000個。明知大學經濟系教授趙東根表示稱“如果不能改變很難創造就業崗位企業的經營環境,或許將陷入到無休止的企業低增長和減少就業崗位的惡性循環當中”。
韓國建筑業工作崗位4年間減少51萬個
作者: mingxia來源: 中央日報 時間: 2013-04-22 00:00:00點擊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