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機構所在的16個國家和地區看,在中國發展的機構最多,為31個,隨后依次為美國23個、越南9個、蒙古7個、哈薩克斯坦4個、臺灣4個、阿聯酋3個、俄羅斯2個。特別是排名第一、第二的中國和美國所占比重達59%,分析認為,目前醫療機構在進軍海外市場時仍以韓裔市場為主。
從就診科目來看,整形外科最多,為19個,中醫和皮膚科緊隨其后。從進軍海外市場的方式來看,國內投資者在當地獨自建立法人并進行運營的占30%,特許經營店占30%,當地和國內投資者合資運營的為20%,進行醫療人員、技術投資和品牌出口的占20%。
在海外發展的醫療機構要求政府經過政府間協商簡化對方國家的相關法律程序,尋找可信的合作伙伴,提供當地市場信息,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和制度,提供金融支持等。
保健產業振興院的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會連同保健福祉部與主要國家政府定期協商,尋找合作項目,為營造“韓國友善”環境做出努力。還會針對改善非營利法人海外投資環境的相關法律進行多方面研究。(完)